中國生物制藥行業起步晚,但是潛力無限。如今,在這個越來越重要的行業里活躍著一批曾在海外學習工作多年的高層次人才。在蘇州,他們正成為生物醫藥行業里一支重要力量。 “萊克施德是LAKESTAR音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太湖之星’,這是未來我們的發展目標!庇峋諛s說,自己在蘇州吳江創業三年多了,目標正在實現中。 俞菊榮是一名海歸博士,也是蘇州萊克施德藥業有限公司的當家人。中國科學院第一批博士畢業生,又在美國有著十幾年求學和研發的經歷。俞菊榮在新藥研發、化學工藝和產業化領域都取得了豐碩成果。不過,在生物醫藥行業身懷絕技的俞菊榮,也看到了國內醫藥產業化的問題所在。 按照俞菊榮的話來說,醫藥產業化就是將研發成果實現批量生產,而研發跟批量化生產中間的轉化環節,卻是目前國內眾多企業無法逾越的一道坎。對于在這個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俞菊榮來說,他想改變生物醫藥行業的這個現狀。 2007年,俞菊榮選擇了回國發展,在南京一家藥業公司做技術總經理!盎貒,我一直籌備著創立一家自己的藥業公司!睆淖鲠t藥研究到做實業,俞菊榮博士一直輾轉南京等多個城市進行考察,最終選擇了落戶在吳江。 2009月9月,俞菊榮注冊了蘇州萊克施德藥業有限公司。經過三年多時間發展,萊克施德藥業已和國內外多家制藥企業和新藥研發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每年完成十幾個創新藥物和仿制藥物的生產工藝開發,部分已投產。 俞菊榮說,公司落戶吳江后,政府對于人才的住房補貼等一系列政策落實得十分到位,為來這里工作的人解決了后顧之憂!皡墙纳镝t藥行業起步比較晚,但是整體的經濟環境和人才環境非常好,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未來企業一定會有好的發展,選擇在吳江創業是正確的! 似乎是英雄所見略同。2009年7月,劉現軍到蘇州參加國際精英周活動時,隨團來到吳江參觀考察。正是“與吳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讓他萌發了創業的激情。 今年剛過不惑之年的劉現軍在美國讀完生物化學博士后,在美國Shair制藥公司和美國陸軍醫院藥物研究所從事了六年多的新藥開發工作。 “我為什么要回國?”劉現軍多次這樣問自己!霸诿绹,每個人就是一個螺絲釘。在國內,在吳江,可以借政府之勢,借本土企業之勢,我可以放大效益,可以帶著團隊去做,可以做除了專業之外更寬廣的一些東西! 2011年1月,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劉現軍辭去了美國穩定而令人稱羨的工作,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創業之中。同年7月份,劉現軍的楚凱公司在吳江科技創業園內正式“孵化”了。2013年,該公司的銷售額預計達1000萬元。 “夢想到現實不再遙遠” 這是俞菊榮和劉現軍共同的感言。 而他們的夢想也正在疊加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的新高度。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蘇州的生物醫藥企業已達500多家,生物醫藥“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0多人,已形成了生物納米園、小核酸基地、醫療器械產業園等特色集聚區。今天的蘇州,已成為江蘇乃至中國的醫藥大市。 |